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湖北美术学院)简介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湖北美术学院)是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近年来,湖北省“非遗”研究中心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传统工艺振兴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领域,践行新时期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播交流五大职能。随着实践的深入,“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瞩目成就,正在迈上新的台阶,为“非遗”保护与传承搭建教育与共享、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平台。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湖北美术学院)自2013年10月挂牌之日起,在科研业务范围内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研培计划

研培计划是“非遗”保护事业的基础性工作。自2015年7月13日起至今,湖北省“非遗”研究中心(湖北美。术学院)已连续成功承办3届文化部和旅游部启动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针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汉绣、挑花、绣活、雕塑等传统手工艺,以提高传承能力为重点,帮助“非遗”项目传承人群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提高文化自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截至2017年底,共计培训学员170余人次,门类覆盖面逐年拓广,“非遗”活力不断激长。


在每年研培计划中,湖北省“非遗”研究中心积极探索高校与“非遗”的结合,创新性应用“湖美模式”。研培的实施遵循因人因事施教,坚持问题导向与创作导向的教学原则,在师资力量、授课方式、教学评估、教学跟踪和教学档案建设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升,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培训教学模式。并通过面向社会的“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汇报”,带动“非遗”保护与传承深入全民的进步。教师队伍在研培教学结束后深入生源地和项目所在地开展教学回访,让“非遗”传承事业扎根民间,让“非遗”保护成果为民所享。


非遗展会

2017年10月13日,“第二届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大展以“长江文明 非遗风采”为主题,汇聚了长江流域15个省市区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非遗”项目约500项,国家(省)级“非遗”传承人约千名,“非遗”作品约2万件。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湖北美术学院)作为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统雕塑研培班的承办单位,参加此次“非遗”大展。展出作品有往届学员刘洁的面塑《四大天王》,本届学员陈友芳的泥塑《僵狮子》,李丽娟的木雕《长袖善舞》,陈斌的泥塑《战长沙》,潘道富的《浮雕山水砚》、李柏林的《雕塑》7位国家级、省级传承人的优秀习作。在此次融展览、展演、论坛、互动体验和交易为一体的模式下,传承人在“非遗”研培展区与各区域工艺大师交流切磋,并在展区内现场制作泥塑头像,让参观者近距离感受传统雕塑艺术的温度,学员们在与文化部项兆伦副部长的交流中获得了高度评价与鼓励。  


科研专著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充分发挥省内高校教师的科学研究积极性,组织研究编写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材,完成有:“十三五”规划教材《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造型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等。积极推进专项研究资金的应用,扎实田野调查,确切了解“非遗”项目存续、传承的真实情况,完成了数多项科研项目研究及应用推广,从而让研究成果为传承人所用,为保护实践所用。             

2017年“第二届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中,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湖北美术学院)与地方政府等共同承办“传统工艺创新性发展论坛”,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向纵深发展,对于探索各高校、地方政府与传承人合作的新模式,提升学科和专业建设水平以及增强文化传承和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湖北美术学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在多年探索中不断充实和完善政策和制度建设,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版权所有 2012 湖北美术学院 Copyright © 2012 HIFA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08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