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公祠园林设计略论

作者:时间:2019-09-09点击数:

摘要:中国古典造园艺术,追求“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是建筑、书画、雕塑等多种文化的立体艺术。襄阳米公祠由北宋书画家米芾府邸及其去世后所建的祠堂组成。做为祠宇和园林,其建筑和山水集北方恢弘气宇与南方秀雅气韵为一体。本文通过分析米公祠建筑营构、筑山理水、小品配置等空间境域特征,探索其妙极自然的构园之境。

关键词:米公祠;园林;建筑;山水


一、米公祠概况

(一)米芾与米公祠

襄阳米公祠为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于宋徽宗崇宁年间守无为军时所建。因他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时人感其德政,在他离任去世后,将米公军邸改建为米公祠以示纪念。


1-1:米芾雕像


“抔土足千秋,襄阳文史宣和笔;丛林才数载,宋朝郎署米家山。”是米芾出生、为官、成就等一生的写照。米芾虽一生遍游名山大川,却无时不忘故土,书帖题款,总冠以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故又人称“米襄阳”。做为“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米芾善诗文、工书画、精鉴赏、酷收藏,一生以洁癖、爱砚、嗜石为三怪。在米公祠造园建筑、山水布局中,皆能领略他的多才多艺,祠内米芾和宋、元名家丰富的笔墨石刻珍贵无比。

(二)选址相地

米公祠位于今襄樊市樊城西南隅。在缓坡阶地设建,座北朝南,面临滔滔汉江、滨江大道,隔汉江与襄阳城及岘山遥遥相望。古渡、古码头、山川与文化气息浓厚的米公祠相映衬,形成“藏风得水”的多层次环境格局。面朝汉江,有利于夏日迎接来自水面的南来凉风,享舟楫之便;缓坡阶地一可避免洪涝灾害,二得开阔视野。面水、临路、环山协调了米公祠内部小环境,使祠内园林草木丰茂,生气勃勃。

(三)整修变迁

现襄阳“米公祠”为祭祀米芾祖孙三代人的祠堂。《米氏世系》碑记载了米祠的兴衰:“粤我祖元章公仕宋以来,我米氏子孙世居于樊,爱有‘米家庵’之旧址,焉迄乎!明季迫于兵燹,而祠秃废无存,逮我清世康熙三十三年,邵公嗣尧任襄阳道宪,感先祖之梦,因召瓒祖,爵祖兴其旧址,更易庵为祠......”可见米公祠自南宋、清代康雍时期、同治五年、光绪元年多次整修。光绪元年整修时,文渊阁大学士单懋谦为牌楼亲题“米公祠”门额。民国时期,米芾27世孙米高秦千方百计保管米公祠中45块石刻,使这批珍贵的文物幸免于战乱,并于解放后主动献出石刻,运至米公祠存放。


1-2:米公祠全貌


建国以来,国家对米公祠进行多次维修,以保护所藏书画遗产和再现“米氏云山”般的造园画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原址扩建了一座七进院落、环境幽静、建筑精致的米公祠。不仅将仅存的牌楼过厅和宝晋斋修复一新,而且依据米公祠记石碑文等史料,增设了一进院,内有大屏风、半壁厅、怪山石、墨池;二进院通过“墨园觅胜”门,有洁亭、曲径通幽、“米氏故里”碑;三进院为石林、四百余载的银杏树,树下矗立着五通记事碑:《重修米公祠碑记》、《米南宫志林序》、《净明斋记》《米氏宗谱序》、《米氏世系序》。


二、米公祠园林建筑特色

园林建筑往往处于景观构成的中心,成为视觉焦点,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襄樊地处南北要冲,米公祠内建筑风貌既具南方的雅致清秀,又兼北方的雄浑厚重。灵活的木架构、亲切的尺度、因势随行的布局,合人之情、合结构、合自然规律之理的景观安排,以小见大的空间意境,兹氏从雅的材质与装饰,共同构成米公祠“巧”、“宜”、“精”、“雅”的建筑特色。以小巧空灵衬托亲和宜人,在飘然俊逸中展现文气风韵。

(一)建筑品题

建筑上的题词分为匾额和楹联。匾额悬挂于建筑入口门顶、室内正门墙壁之上。楹联是悬挂于楹柱之上的对联。匾额和楹联融文学、书法等传统艺术于园林中。米公祠建筑上的匾额、楹联大多出自名家之手,淡雅朴素,引领游者边看边思,带来无限的思维空间。

“宝晋斋”收藏历代名家笔墨刻石拓本。米芾崇尚晋人法帖与名画,广为搜求,不惜耗费巨金。相传他得王羲之的《王略帖》、王献之的《中秋帖》、谢安《八月五日帖》及顾恺之的名画《净名天女》、戴逵的名画《观音》等真迹后将自己的书斋题名为“宝晋斋”,并将收藏的晋人法帖勒石上碑,称《宝晋斋贴》。

进入宝晋斋过堂门看见门楣上方的“宝翰藏珍”的牌匾。意为斋内珍藏有米芾的书法作品及米芾后裔摹刻的米芾书法作品45碣,其他碑刻145碣。

拜殿正面屏风上挂着一幅线刻米芾雕像拓片。其横批“颠不可及”是米芾的23世孙米初传所提,意为米芾的书法达到巅峰造极的地步,无人可及;其举止癫狂,性格粗犷也是无人能比。两侧配的对联是“衣冠唐制度;人物晋风流”。展现米芾虽是北宋时期的人,但他喜欢模仿唐朝人穿衣服,喜欢收藏晋代人的书画作品。这对行书五言联整体风貌苍茫刚健,笔力雄强。将原本端严雄肆的魏碑,在点画之间多了流动的气韵。行笔迟涩为主,偶有飞白,故笔墨厚重老辣,力透纸背。字字似铸锻而成,虽经岁月风雨侵蚀,锈迹斑驳,却凛然挺起铮铮铁骨。



2-1:珍藏翰宝

2-2:横批和对联


(二)园林建筑布局

据《襄阳县志》载:“米公祠在樊城朝觐门内,祀宋知淮阳军米芾。祠前有墩,中为衢路。”米公祠建筑面积一万两千多平方米,内部建筑错落有致。中轴主体建筑布局规正,连为一片,保持祠宇的庄重。中轴两侧建筑布局依山水骨架,楼阁、亭榭、游廊贯穿,建筑半开敞的空间与山水互相渗透、虚实相映,达到浑然天成的境界。

中轴线上是一个三进院落,主体建筑为洁亭、拜殿、碑廊、宝晋斋、仰高堂。中轴线上每个建筑单元,通过院落的组合,使空间虚实结合,又富有秩序感。三进院大小由大及小再至大,形成空间对比,使视野丰富。



2-3:洁亭

2-4:仰高堂


正门牌坊立于中轴线最南端,五叠重檐、砖石结构的牌坊矗立在高高的台阶上,宏伟大气。有清光绪元年文渊阁大学士单懋谦题写的牌坊匾额——“米公祠”三字。进入大门是树木葱郁,环境幽静的庭院,院中立有一座精致的六角亭,名为“洁亭”。记载米芾有洁癖,流水冲手,不用布擦,采用甩双手的方法来干燥的传说。走过庭院便是“拜殿”。殿前建有一座“米公祠”牌楼,牌楼前的庭院中立有两块石碑,西侧一块石碑上刻的是“米家山水”,为方毅题书。东侧一块石碑上刻的是“米氏故里”,为中国书协主席沈鹏题书。两块石碑如屏障给视线以阻隔。穿过拜殿,又见一庭院,院中有一棵银杏树,枝繁叶茂,为明万历年间所植。院中立有一尊米芾的石刻雕像,旁边置几块奇石,米芾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院两侧厢房墙壁上镶嵌数十块米芾、苏东坡、黄庭坚、蔡襄、赵子昂、孙过庭等书法石刻精品。还有十数通有关史料、碑记、题诗等刻石,如《米襄阳志林序》、《米氏宗谱序》、《米氏世系述》及《米氏宗氏序》等,是了解米芾家族史极为重要的资料。而后“宝晋斋”呈精致的四合院式,是米公祠的核心建筑,原是米芾的书房。因重修时增高了建筑的高度,加高台基和新建两侧庑房衬托,使宝晋斋成为统摄全园的建筑之一。“宝晋斋”后17米处是气势恢弘的“仰高堂”,为瞻仰先主遗风的地方。三层七开间歇山顶建筑,增加祠院的层次感。



2-5:米公祠牌坊

2-6:米氏故里 

2-7:宝晋斋


在中轴线主体建筑的两侧有东苑、西苑,内建亭台廊榭、水池曲桥、嶙峋怪石、树木花草、鱼水依依,令人心旷神怡。中轴线西侧是一个精致的园林,叫“西苑”。曲桥亭榭点辍其间,澄波涟漪;数条锦鲤悠然自得,引人思古、访古之幽情。东侧名“东苑”,艺宝舫、亭台楼阁、叠石与水体浑然一体。

(三)建筑装饰
      装饰做为传统文化的形象表征,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载体。米公祠建筑群装饰多在构件上进行适当的加工,通过象征法、程式化法的表现方式设计和组合装饰。

米公祠建筑装饰主要在山墙、门窗、门楼、挂落处。用比拟万象形态习性的象征手法来传达意蕴。拜殿和宝晋斋均为硬山式建筑,两侧山墙墀头处脊檐长短随着房屋的进深而变化, 墀头顶部起翘, 一支向外斜伸45度的凤鸟立于墀端,如同在蓝天中展翅, 打破了硬山式建筑沉闷的特点, 让建筑展现动态美。屋脊两端立有龙形鸱吻, 高居屋顶, 左右相对指向内侧。在吻兽背上还插有一把宝剑, 并露出伞形剑靶。它起装饰龙吻、增加其华丽气势的作用。据说, 这是怕龙吻擅离职守逃回大海, 因而把它死死地锁在屋脊上, 使其不能腾飞。花脊主要采用植物花草纹及万字纹,将情感寄托于万物,趣味十足。


2-8:建筑装饰

2-9:屋脊建筑装饰


一定的程式化手法可以确保装饰统一。《园冶》道:“工精虽专瓦作,调度犹在得人。”因此,程式化和园家喜好、地域风俗的结合能使装饰不流于工,使统一中有变化。米公祠建筑瓦当和滴水为如意曲线形, 部分用寿字装饰, 寿字居中, 在两侧配以植物花叶, 部分滴水仅用简单的植物花叶纹样装饰, 这种带有文字的滴水装饰叫做“文滴”。这些建筑的装饰手法深刻体现了书法家米芾的文人气质,亦有透景、框景之效果。


三、米公祠园林山水文化解析

(一)掇山叠石

米芾个性怪异,举止颠狂。喜爱奇石,到了如醉如颠的地步。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石圣”。他所拜的石丈曾立于“墨池”南侧,后没于战乱,其后人在米芾祠里建了拜石亭,以作纪念。米芾叠石被奉为圭臬,他对石文化有着独到的总结。宋代《渔阳石谱》记载:“元章相石之法有四。语焉:曰秀、曰瘦、曰雅、曰透四者。虽不能尽石之美,亦庶几云。”

襄阳米公祠西苑将叠石做为主景,地形骨架以此为基础变化。石瘦而高,奇而空,令人联想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形象。游人行于亭榭折桥上,根据步行的不同方位,可见叠石不同角度之美,形成丰富的景区。


3-1:西苑假山置石

3-2:西苑假山叠石


东苑为大水体,石舫边的叠石体块较大,形状圆润可亲,具有和气生财象征之意。置于一隅,避免阻挡石桥上游人的视线。在水体边缘,采用自然式山石驳岸。利用山石作花台,养植观赏花草植物,并用花台组织观赏路线。另在石桥东侧较陡的小坡地置山石以护坡。


3-3:东苑水体叠石

3-4:东苑置石



(二)理水造池

嘉庆《无为州志·艺文志》中诗曰:“谁凿方池廨宇西,南宫墨潘若神栖。临湖胜迹前贤似,洗砚遗规到处携。鱼戏争告应不谬,蛙鸣禁约岂无稽。”记述米芾在宝晋斋前掘池建亭。米芾伏案操劳时,忽听亭外池内蛙声鼓噪如潮,便大声斥之:“我为官心忧百姓,尔等终日鸹噪,何不去稻田灭虫减灾?”于是,把一方砚投入池中,霎时,池水变成墨色。但人方离,蛙声又起,米芾写了“墨池”二字于石上。说“此乃墨池,尔等去稻田方是。”说完,众蛙皆去。

米公祠东苑以池塘为前景,形成开阔平远的隔水观景视野。水口处广植林木,大片水口林,保持水土,形成鸟语花香、林木阴翳的生动景象。水上有一风水桥,水口地带楼阁亭台石舫错落,起到点景、观景的功用,使东苑园林景观序列丰富。


         

3-5:东苑石舫 

3-6:东苑隔水观景


“曲屈有情”不仅体现于理水,也体现于园路布置中。米公祠西苑十曲桥给方正的西苑带来曲折有致的造型,曲折蜿蜒形成曲径通幽、步移景异的观景情趣,极富自然气息。东苑曲折的小径,与曲水共同起着聚气的作用,使吉气沿着蜿蜒的路径蓄积。


         

3-7:西苑投砚亭


(三)山水书画美

绘画和真实景色的审美方式都是相似的,以山水地形为骨架的园林设计,构图原理来源于山水画论。米芾工书画,自成一家。米芾以书法名世,《宋史·文苑传》说:“芾特妙于翰墨,沈著飞,得王献之笔意。”其书体潇洒奔放,又严于法度。笔法挺劲,气韵非凡,侧锋运毫,四面独到的气势,秀润圆劲的转换之美,正、草、行书各露其风骨。米公祠园两侧碑廊共16间,朱红廊柱,饰以雕刻。内嵌砌米氏父子、黄庭坚、蔡襄、赵子昂等人的石刻,珠玑满壁,交相辉映。在绘画史上,米芾创立“米点山水”,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以模糊的笔墨作江南云雾迷漫的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淡墨点点染,再现层层山头。画风平淡清新,表现空山新雨后的朦胧、空灵涤荡感。米芾祠内的壁艳阁,室内陈列巨型笔墨纸砚和米点山水画。



3-8:米芾《春山瑞松图》


米公祠园林则再现了米氏云山般的画风,具有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之美。东西两苑、小品景观写意的构筑,通过概括升华园林景观。水体随建筑转,建筑因水而活,曲折环绕的小径,使园林如一幅山水画卷,流畅而活泼。白墙黛瓦淡泊的色彩表现米芾超凡脱俗、淡泊高雅的思想情怀, 也表达整修者意把人文景观与原生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美好愿望。东苑园中水面浑然一体,四周树木茂密,广阔宁静,水气氤氲,营造烟林清旷之境。米公祠西苑气象萧疏,以一曲桥斜贯园中,廊榭碑石环绕园中,园林如画,游览一步一景,一景一情。在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中表现独特气韵。

 

四、结语

米公祠历史悠久,是一座集建筑、书画、碑石、山水、花木为一体的艺术宝库。米公祠园林设计妙极之处在于借地域要冲优势,以米家文化为脉络,将造园手法与祠宇布局巧妙关联,营造师法自然、顺应自然和融于自然的意境。中轴祠堂布局规则,拜殿、仰高堂、宝晋斋等建筑巍然肃立,空间处理收放有序,既保持祠堂礼制的庄严,又保留四合院式民居特色。建筑装饰“巧”、“宜”、“精”、“雅”,流露着自然存真的意趣。东西两苑续承中轴米家文化,更添园林意蕴。投砚亭、艺宝舫、墨池、碑廊、花木叠石自然布局,展现米芾特殊文人形象的园景典故,为肃穆的祠宇增添亲和活泼感。米公祠意蕴深厚的造园文化,流露着居者、建者积极向山水借取智慧,追求精神与自然相近的品性。

  

参考书目:

1.郭熙.林泉高致.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2.计成.园冶.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3.喻仲文.造物艺术与意识形态.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4.彭圣芳.微言:晚明设计批评的文人话语.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5.杨宗时.襄阳县志.中国图书馆.1874.

6.顾宏义.云林石谱.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5.







版权所有 2012 湖北美术学院 Copyright © 2012 HIFA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08991号